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你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經驗?明明才剛換新的隱形眼鏡,戴上去卻覺得看東西還是模糊,甚至會頭暈、眼睛痠?很多人第一時間會懷疑「是不是鏡片品質不好」,但其實最常見的原因是 隱形眼鏡度數沒選對。
隱形眼鏡度數和眼鏡度數不完全相同,如果沒有正確換算或驗光,很容易戴錯。這篇文章就要帶你一次搞懂隱形眼鏡度數怎麼看、怎麼換算,還有常見的對照表,避免因為小小的誤差,讓眼睛承受不必要的負擔。

剛開始配戴隱形眼鏡時,很多人都會被鏡片包裝上的一串英文縮寫和數字搞混。其實只要搞懂幾個關鍵標示,就能快速看懂隱形眼鏡度數,不會再傻傻分不清楚。下面我就來幫你拆解,讓你一次搞懂隱形眼鏡度數怎麼看。
在隱形眼鏡盒子或片殼上,你會看到這些常見縮寫:
PWR / SPH(球面度數):這是最重要的數字,用來代表近視或遠視的度數。近視前面會有「-」號,例如 -3.50;遠視則會用「+」號,例如 +2.00。
CYL(散光度數):如果你有散光,這裡會顯示散光的度數,通常是負數(例:-1.25)。
AXIS(散光軸向):有散光度數一定會有「散光軸(AXIS)」這個數值,它決定鏡片要在眼睛的哪個角度進行校正。若軸度不正確,就算鏡片度數沒錯,看東西仍會模糊、變形或出現重影。因此在驗光時,一定要同時確認「散光度數」與「軸度」是否精準對應,這是影響視覺清晰度的關鍵之一。
BC(Base Curve,基弧):指的是鏡片弧度大小,要和你的角膜弧度接近,戴起來才會服貼、不滑動。
DIA(直徑):鏡片的大小,通常在 13.8mm~14.5mm 之間。
如果你只是一般近視,主要看 PWR/SPH 就可以了;但若有散光,就要注意 CYL 和 AXIS,否則戴起來還是會模糊。
不同的視力狀況,度數標示方式也會不同:
近視度數:用負號「-」表示,例如 -4.00。數字越大,代表近視越深。
遠視度數:用正號「+」表示,例如 +2.50。度數越高,看東西就越需要眼睛調節。
散光度數:除了需要在 CYL 欄位看到散光度數(例如 -1.00),還會搭配 AXIS 軸向(例如 180°)。散光度數通常會搭配近視或遠視度數一起出現。
舉個例子,如果你拿到一盒隱形眼鏡,上面寫著 PWR -3.50 / CYL -1.25 / AXIS 180°,就代表你近視 -3.50 度,散光 -1.25 度,軸向在 180 度。
很多人會疑惑:「為什麼眼鏡度數和隱形眼鏡度數不一樣?」這是因為隱形眼鏡貼在角膜上,而眼鏡鏡片則離眼睛有一段距離,特別是-4.00度以上的近視,就容易出現換算差異,這時候建議請驗光師幫你做「隱形眼鏡度數換算」,才能戴得清楚又舒服。
很多人拿著眼鏡處方箋去買隱形眼鏡,結果戴上後卻覺得「怎麼有點模糊或頭暈?」這是因為 眼鏡度數和隱形眼鏡度數並不完全一樣。原因在於眼鏡鏡片離眼睛有一小段距離(大約 12mm),而隱形眼鏡是直接貼在角膜上,這個距離差就會造成視覺焦距的不同。因此,度數需要做「換算」,特別是近視度數超過-4.00 度以上的人,更需要注意。
低度近視(-4.00 度以下):眼鏡度數和隱形眼鏡度數幾乎相同,差距通常在 -0.00~-0.25 度之間。
高度近視(-6.00 度以上):隱形眼鏡度數通常會比眼鏡度數「略低一點」。例如眼鏡度數 -6.50,可能只需要配 -6.00 的隱形眼鏡。
遠視則要加深度數
散光:也需要換算,很容易被忽略,特別是低度數散光,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直接拿眼鏡度數買隱眼,會覺得不太清楚。
雖然最精準的方法還是請專業驗光師幫你測試,但一般換算有一個參考公式:
隱形眼鏡度數 ≈ 眼鏡度數 ÷ (1 - 0.012 × 眼鏡度數)
聽起來有點複雜,但簡單來說就是:
近視-4.00 度以下 → 幾乎相同
近視-4.00~-6.00 度 → 減少約-0.25 度
近視-6.00~-8.00度 → 減少約-0.50度
舉例:如果你戴眼鏡時是 -7.00 度,換算後的隱形眼鏡度數大概會落在 -6.50 左右。
現在很多眼科診所或隱形眼鏡品牌網站,都會提供「隱形眼鏡度數換算器」。使用方式很簡單:
在表格中輸入你眼鏡的度數(近視/遠視/散光)。
系統會自動幫你計算出對應的隱形眼鏡度數。
你可以用這個數據做參考,再交給專業驗光師確認。
⚠️ 小提醒:換算器只能當作參考,因為每個人眼球弧度、角膜狀況、視力品質都不同。想要配到最舒適、最清楚的度數,還是建議到像「模範眼鏡-公館店」這樣有專業且先進驗光設備的店家做檢查,才能避免戴久了眼睛乾澀或度數不清楚。
有時候拿著眼鏡度數處方單去挑隱形眼鏡,會發現盒子上寫的數字和處方單不一樣。這就是所謂的「度數換算」。透過對照表,你可以快速知道自己的眼鏡度數,大約需要對應到多少的隱形眼鏡度數,挑選起來就更方便。
以下是一個常見的近視換算參考表(單位:度)。

👉 簡單來說,如果你近視度數在 -4.00 度以下,幾乎可以照抄眼鏡度數;但超過 -4.00 度,就需要依照表格來往下調整,才不會戴太深。
散光的情況稍微複雜一點,除了近視/遠視度數之外,還要看散光度數(CYL)與軸向(AXIS)。以下是散光隱形眼鏡常見的對照規則:
散光度數(CYL)若僅在 -0.25~-0.50 之間,通常屬於輕微散光,多數人可直接配戴一般球面隱形眼鏡即可,不一定需要特別的散光片。
若散光度數達 -0.75 以上,就建議依照處方單標示,選擇對應的散光度數與軸向(AXIS),例如 180°、90° 等,以確保視線清晰穩定。
當散光超過 -2.00 時,則需要專業的散光隱形眼鏡,由驗光師根據你的度數與角度量身配鏡,才能真正改善模糊與重影問題。
⚠️ 如果你的散光超過-0.75度,建議一定要配戴「散光隱形眼鏡」,不然會影響視覺清晰度,使眼睛過度用力,易造成眼睛疲勞。
需特別注意,散光隱眼不是每個度數都有,一般是-0.50度一跳(-0.75、-1.25、-1.75、-2.25),配戴前最好先請驗光師評估。
若散光超過-2.25度就沒隱形眼鏡可以戴了嗎? 當然不是,可以訂製高度散光的長戴型隱形眼鏡,但務必要找像【模範眼鏡-公館店】有專業驗光師的門市驗光檢查。
雖然表格能快速幫你找到大概的度數,但挑選隱形眼鏡還要注意以下幾點:
-4.00 度以下 → 照處方選:差異不大,可以直接參考眼鏡度數。
-4.00 度以上 → 按表格下修:避免戴太深,造成頭暈或影像變小。
有散光 → 照 CYL 與 AXIS:散光需要精準,對照表只能當參考,最好讓驗光師確認。
實際試戴最準:每個人眼球弧度不同,就算對照表顯示一樣的度數,戴起來的清晰度與舒適度還是會不一樣。

很多人配戴隱形眼鏡時,會想:「差 -0.25 或 -0.50 度應該沒差吧?」其實長時間戴錯誤度數的隱眼,對眼睛的負擔很大。不管是度數太淺還是太深,都可能讓視力模糊、頭暈,甚至造成眼睛乾澀或疲勞。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不同情況會出現哪些影響。
延伸閱讀:隱形眼鏡度數不夠會怎樣?看起來模糊、眼睛容易疲勞都是警訊!
當隱形眼鏡度數不足(不夠深)時,視線往往還是模糊的,會出現:
看遠不清楚:像是看路牌、黑板、投影布幕會覺得霧霧的。
眼睛容易疲勞:因為眼睛一直努力調節想對焦,時間久了就會痠。
頭痛與肩頸緊繃:視力模糊會讓大腦過度用力,常常伴隨輕微頭痛。
影像失真:度數過高時,物體會比實際更小或更遠,也會看得不清楚;度數不足時,畫面則變模糊。
容易頭暈或眼壓不適:尤其度數差超過 -0.50 以上,戴一整天就會覺得不舒服。
視力惡化風險:長期戴錯度數,可能導致眼睛過度用力,加深近視。
如果你有以下狀況,就要懷疑隱形眼鏡度數可能不合:
戴上後還是覺得視線不清晰
長時間用眼後,頭痛或眼睛痠脹
在夜間或昏暗環境,燈光會出現光暈或重影
常覺得眼睛乾澀或需要頻繁眨眼才清楚
👉 一旦發現這些警訊,最好立刻停戴,並重新驗光確認度數。不要硬撐,否則不只會影響生活品質,還可能加速視力惡化。
如果想確保配戴舒適與清晰度,建議到專業門市像 模範眼鏡公館店 驗光,透過專業設備檢測角膜弧度與精準度數,才能避免長期戴錯鏡片造成的傷害。
挑選隱形眼鏡度數並不是直接照抄眼鏡度數,正確驗光才能確保清晰與舒適。如果你常覺得戴隱眼視線模糊或容易疲勞,建議到 模範眼鏡公館店 做專業驗光,找到真正適合的度數,才能讓雙眼輕鬆又清楚。